去青岛一定去崂山,去崂山一定要看‘太清水月’。去崂山的路有几条,但我一般会选择靠近海边的那条,就是说,车是在高低起伏,弯蜒陡峭的山路上行进的,路很窄,但可以欣赏一路的风景。
小雨中的崂山,对于仙境的形容更是名不虚传。雨雾飘缈着萦绕着山巅,使崂山早已经失去了真正大山的冷峻棱角。圆润,光滑,远远或近近地看上去,像是少女的肌肤一样柔软。
很快,车子到达太清宫。据史书记载,太清宫始建于公元前140年的西汉时期。当时江西瑞州府主乐县张廉夫来崂山创建的。他生于汉文帝九年,官至大夫,后弃职入道,来崂山修建庙宇。
太清宫庙宇主体分三官殿、三清殿、三皇殿三大部分,另有关岳祠和东西客堂、坤道院等附属设施, 供奉三清神像(玉清元始天尊、上清灵宝天尊、太清道德天尊),名曰太清宫。
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的太清宫亦称“下清宫”,或称“下宫”,面对黄海一碧万顷,背靠七峰,峰峦迭起,地势高爽。竹林滴翠,夏有清风,冬挡寒气。每当月夜,天风海涛,空明一片,崂山胜景“太清水月”即此。
在众多的道教庙殿当中,太清宫是有记载的最早的崂山道教祖庭。太清宫从初创到现在已经历两千多年的历史,几乎每朝每代都进行过修葺,至今其建筑风格还一直保留着宋代建筑的典型风格,这在国内各宗教建筑中,也是极少有的。
太清宫规模仅次于北京的白云观,称为全真道教“天下丛林第二”。单开山门独立围墙的三官殿、三清殿、三皇殿三座殿堂,另有忠烈祠、经神祠二处庭院。
三官殿是崂山最早的道教庙殿,为布局工整的三进殿院,大门朝东。在我国北方,绝大多数的庙堂大门都是朝南开的,因为坐北面南象征着权威。崂山是道家仙境,不讲究权势,在这里把门向东开是表示对客人的尊重。
从宋代至今,三官殿经历过无数次修缮,却总是保留着宋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风格,虽不是富丽堂皇,却不乏古朴庄严,是典型的道教殿堂。
三清殿前碧水一泓,宫中道士名之为神水泉,泉水清冽甘美,大旱不涸,大涝不溢,是崂山第一名泉。三皇殿内壁嵌元世祖忽必烈护教文碑及成吉思汗所颁金虎符文。宫后巨石有康有为题刻。宫东道旁有一巨石,高达丈余,上刻“波海参天”四大字,下有“始皇帝二十八年游于此山”小字一行。
太清宫的庙宇实在太多,从谷底一直到山顶,一步步拾级而上,每一个庙宇都是与众不同的,都有他的历史来历,真的是给你五脏六腹以清静之感。在这里可以随心所欲,很清静地玩,累了,坐下来休息一下。
与那些被神化了的庙宇相比,我最喜欢太清宫里的树。太清宫内古树参天,有不少名木,多是千年以上,用参天二字形容那里的树真的才叫绝,一般的相机很难把一棵树全部取景,茂密的枝叶把天空都给切断了,你看不到天,只有树枝在空中缠绵在一起的景象。
一株古柏树干北侧距地面1.5米处生长着一株藤本植物凌霄,这株凌霄的根全部长在树干中,与之相呼应。在此古柏的南侧距地面约10米的树干上又生有一株木本植物盐肤木(五倍子)。凌霄的树龄已超过100年,盐肤木的树龄也快100年了。近百年来,三树一体同生,在植物界实属罕见,形成独特景观,被称为“汉柏凌霄”。
每年冬尽春回,花开似锦,花期长达3个多月。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曾经在崂山住过,看到这种美景,写下了《聊斋志异》中的《香玉》。
有一天你到了崂山,到了太清宫,看到那里的山、海、树,你会觉得,那里真乃山之王,水之最,树之古,是你意想不到的,那种意境只有自己身临其境才有这样的感觉。